孩子出生后的一年,是他一生的开始阶段,在此阶段父母最好肩负教养孩子的责任,而不是简单交由老人帮忙。仅仅是你们和孩子在一起,就已经是最好的早教了。
0~1岁
孩子出生后的一年,是他一生的开始阶段,在此阶段父母最好肩负教养孩子的责任,而不是简单交由老人帮忙。仅仅是你们和孩子在一起,就已经是最好的早教了。
由于4个月起,孩子的情绪就开始萌芽,所以别以为1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。多用平和的声音跟小宝贝们说话,多给他们肢体上的安抚,灵敏的对孩子每一次的“呼唤”做出及时回应。要相信,1岁以前的宝宝,怎么宠都不过分。
当孩子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,在精神上得到爱抚和热情的关怀时,才会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,为个性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2~3岁
2岁左右开始,孩子们进入人生的“第一个反抗期”,开始分辨“你我”、“你的”、“我的”等概念。这时的孩子们完全以自我为一个中心点,通过逐步建立对外界特定物品的所有权,去确认自我的位置,和“势力”范围。也因此,3岁之前的孩子都不太爱分享,他们常常会说:这个玩具是我的,而那个不是;这些衣服都属于我,你们不能碰;这些好吃的是妈妈做给我的,我不想分给你们吃等等。
只是这个过程很容易被大人判定为“不好的”、“自私的”、“不妥当的”。于是这个阶段的孩子,情绪方面更容易呈现冲动性,感情起伏大,“愤怒”的情绪多。就此,父母需要掌握一些应对技巧,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。接纳不是纵容。接纳的是情绪,至于行为,该规范仍然得规范。
3~4岁
在情绪的表现方式上,3岁的孩子会采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兴趣爱好。例如,孩子尖声大叫,说明他很不高兴;而有打人举动,则是心情已经很恶劣了。
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频频通过肢体动作宣泄情绪,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,是父母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,并对孩子情绪无条件予以接纳。很多时候,父母只是沉默,不进行任何说教,孩子们就能在你们怀里变得柔软。
另外一个方法,是陪孩子阅读,并且平日里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。有学者说过:“肢体上的暴力,很多时候是为掩饰词穷,语言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精力和情绪。因此,孩子受到的文字刺激越多,就越不需要去侵犯别人。”
另外,3岁起,孩子逐步开始懂得合作的道理,爱讨人喜欢,希望变得更合群,与他人更和谐地相处,所以父母多鼓励孩子的好的行为,对孩子的积极情绪多予以认可,都是很好的情商训练方法。
孩子们也这时也开始习得了对“美”和“幽默”的感受力。所以,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,父母可多陪他们通过阅读、音乐、绘画等渠道纾解情绪。
4~6岁
4岁的孩子非常好动,最喜欢向别人挑战。因为对事实与虚构还分不清,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知道说谎是错误的。出于好玩,他还可能学会了骂人。这时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耐心。
因为与人接触多了,孩子有了社会性的发展。孩子的人际关系又分为:亲子关系、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。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爱,会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,如果孩子害怕老师,可能会对以后的上学产生情绪障碍。如果处理不好与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,那么孩子可能养成孤僻的性格。
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,都或多或少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。所以,父母不但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,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。
前期“静观育儿”做了一批幼儿园文章,关注“静观育儿”微信平台,回复“目录”二字即可回看相应专题文章。
7~12岁
7-12岁被称为“正在凝固的水泥”阶段。这时,孩子85%-90%的性格都已经形成了。在这段时间里,学业压力日益繁重,学习习惯正在养成,孩子又急于尝试独立,试图从思想上逐渐挣脱父母的束缚,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。
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,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,这就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,并能取长补短。
因此,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,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,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。这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,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。
最好的方法是带孩子一起做一项固定的、长期的体育运动项目,并且多带孩子参加团体性的活动。不少亲子旅游、夏令营、游学等项目也都很不错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游金地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