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纠正宝宝睡姿——给宝宝漂亮脸型
婴儿在出生时头骨是柔软的,尚未完全骨化,各个骨片之间仍有成长空隙,有相当的可塑性。而且,宝宝的颈部肌肉尚无力转动沉重的头部,当某一方位的骨片长期承受整个头部重量的压力时,其生长的形状就会受影响了。
当宝宝逐渐长大后,头骨的硬度也跟着变大,骨缝密合,头型就不大会改变了。调整宝宝头型的黄金时期就是宝宝出生后的3个月内。
1)俯卧,宝宝五官更立体
以往中国父母习惯于让宝宝采取仰卧睡姿,因此中国人的脸型大多比较扁平,立体感不强。而且,仰卧还容易因宝宝需要转头致使后脑勺不对称,形成偏头。而西方人并不介意宝宝的睡姿,很多婴儿习惯趴着睡,他们也是不加干涉的,西方人脸型轮廓鲜明也有一些这个因素。
注意,这些情况例外:有的宝宝颧骨较高,如果再让他趴着睡的话,以后颧骨会更高,脸型反而变得不好看了。
俯卧睡姿有一定风险,必须有专人看护,随时注意宝宝的呼吸道是否通畅,防止呼吸道阻塞。
2)左右侧睡,头型更优美
脸型扁平的宝宝适合左右侧睡,这样即不会使前额与枕骨(后脑勺)受到挤压,并且可让两侧脸颊受力内塑,可使头型轮廓优美。
3)妈妈巧手按摩塑形
由于宝宝骨头柔软,妈妈可以巧利用这一特性,给宝宝塑形。比如鼻子短小了,经常拉一拉、捏一捏,往完美的目标塑形。更有强悍的妈妈,给没双眼皮的宝宝贴双眼皮胶,宝宝到了一岁,竟然有了漂亮的双眼皮!
2.睡眠助长宝宝——塑造好身材
有些妈妈们会说“我的孩子每天都睡12个小时以上,应该会长高吧?”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睡觉时间段也非常重要。即使都睡12个小时,但是从晚上9点开始睡12个小时和从凌晨1点开始睡12个小时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。有研究证明,生长激素70%左右都是夜间深睡眠的时候分泌的,因此一定要保证宝宝的夜间睡眠才是最关键的。
这些细节会让宝宝变丑:
1.在婴儿床上悬挂玩具
刚出生的婴儿,多数时间是躺着度过的,只能看到上方有限的空间,因此很喜欢盯视眼睛上方的饰品和玩具,时间一长就容易变成斜视或对眼了。
对策:不要在婴儿床或童车的上方固定悬挂任何物品。(关注微信公众号:fumuketang 获取更多育儿知识)可以手拿玩具,来回晃动着逗宝宝,玩的同时还锻炼了宝宝眼睛的灵活性。
2.压着宝宝的耳朵
有的父母外出给新生儿带帽子时,一定要注意帽子的大小是否合适,不要让帽子的边缘过于压迫宝宝的耳朵。宝宝睡觉的时候,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折着耳朵睡觉,新生儿的耳朵非常软,就算被压到也不会哭闹,因此以上的情况很可能造成宝宝耳朵生长的变形。
对策:给宝宝选择柔软的帽子,宝宝睡觉的时候把宝宝的耳朵抚平。
3.含着奶嘴睡觉
很多妈妈为防止宝宝夜晚吵闹,让宝宝夜晚也含着奶头或安抚奶嘴睡觉。长此以往,宝宝下颌会习惯性错位,上下腭齿列(颌骨)处产生移位,宝宝长牙以后,上牙也会前移,形成小龅牙。
对策:宝宝长牙以后,让宝宝逐渐戒掉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。采用其他方式安抚宝宝睡眠,比如妈妈哼唱睡眠曲,为宝宝讲故事等等。
儿童期:纠正很关键
1.姿势正确是要点
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因不良姿势引起的驼背、脊柱侧弯问题,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、生活习惯。多数儿童由于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、在学校上课、在家写作业,不知不觉养成驼背、鸡胸、凸肚等习惯,日久天长形成脊柱弯曲、畸形。
2.运动习惯也重要
即使是为了让宝宝长高,家长也不应该一味相信目前出现的增高饮品、药品,增高鞋垫等。
首先要给孩子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。
其次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,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尽早入睡。
三是鼓励孩子多运动,选择一些跳跃性强、能尽量伸展四肢的体育项目,尽量不做负重运动。
此外还要给孩子一个宽松愉悦的生活环境。
孩子的外貌美丑不仅来自于遗传因素,后天的可塑性也很强,家长们一定要抓住这些小细节,让宝宝漂亮健康的成长。
三个坏习惯影响宝宝骨骼发育
编者按:以下这些小习惯有可能导致一些疾病。当然,毕竟形成疾病的原因有很多,家长也不用太紧张,哪方面做得不够好,及时纠正就是了。
三个坏习惯影响宝宝骨骼发育
同床睡→斜颈
坏习惯:小婴儿就是有这个牛本事,即使闭着眼睛也能用嘴找到妈妈要奶吃。过去我们总提倡婴儿和妈妈分床睡,是为了避免大人捂着宝宝了,其实这样还有一个坏处,就是孩子和家长同床睡时孩子会自然地长时间面向妈妈的一边入睡。
可能后果:斜颈
专家点拨:长此以往,这种睡姿会使孩子的头、面部习惯性地向一侧倾斜,形成习惯性或姿势性斜颈(一侧脸大一侧脸小),俗称歪脖子。姿势性斜颈一般都是由于不良睡姿、抱姿哺乳习惯或一些眼科异常影响形成。左右交替哺乳或平卧睡姿,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。 但是如果发现宝宝在出生两周左右出现头面部总倾斜向一侧颈部,则需要警惕宝宝的一侧颈部是否有肿块,一旦有可以感触到的坚硬肿块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,这种极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。
支一招:宝宝能独睡最好,或者妈妈勤换着点方向。
牵手走→肘脱臼
坏习惯:宝宝开始学走路了,听说学步车对身体发育不好,还不安全,那就家长亲自弯腰牵着宝宝走吧。可是如果总是牵一侧的手,或者太过用力,也会有问题哦。
可能后果:桡骨小头半脱位
专家点拨:婴幼儿骨骼硬度差、弹性大。尤其两岁以下孩子刚学会走路,家长长时间单侧向上牵领走,孩子重心易发生偏移,这对骨骼发育不利。另外由于孩子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薄弱,也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,如果领的途中孩子突然跌倒还可能会脱臼。
支一招:左右手交换、轻轻领着孩子小手。
早走路→O型腿
坏习惯:别家宝宝都能自己走路了,咱也抓紧练吧。有些父母把婴儿能够独立行走看成是可喜的开端,在宝宝还没有准备好时就早早地锻炼他站立、行走。
可能后果:O型腿和X型腿
专家点拨:过早地站立与行走会对婴儿的骨骼发育造成一定影响。由于儿童出生时骨骼正处于发育时期,没有完全钙化,包围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软骨,孩子一岁以内就学着走,由于站立不稳,就会向内或向外用力,导致两边软骨发育不平衡,时间久了,容易影响腿部骨骼发育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,即常见的O型腿和X型腿。
支一招:放松心态,孩子想走时拦都拦不住。
小提示:
坐时背部凸小包很正常
宝宝坐下时后背会凸起小鼓包,因为这个来就诊的家长可真不少,以为脊柱上长了东西,其实,这是正常的椎骨的棘突,较瘦小的孩子更易显现。
一周岁以内的幼儿,刚刚学会坐着,背部肌肉还不发达,所以坐起时很容易出现含胸、驼背,弯腰时后背会有一节一节的脊椎棘突隆起,这都是骨骼发育的正常现象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脊柱的发育,这些表现会慢慢消失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游金地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